說起唐朝的愛情詩,就不能不提到情詩小王子李商隱。他自稱自己是唐朝的皇室同宗。經張采田考證,也證實了他的說法,只是支脈已久遠。
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,為數不多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。尤其是愛情詩和無題詩,寫得優美動人、纏綿悱惻,是后人公認的一代情圣,他的詩善于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。在我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,像李商隱的:
“此情可待成追憶,只是當時已惘然?!?/strong>
這是《錦瑟》中的名句,是感懷當年在一起的那種心境,縱然往昔是那么的美好,可是現在已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了!
又如:
“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”
這個名句出自《無題·昨夜星辰昨夜風》,是說我們身上雖然沒有彩鳳的雙翼,不能比翼雙飛,但是你我的內心卻像靈犀一樣,息息相通。
這些唯美的名句故事,早已為古今青年男女,作為表達愛情的真諦,千古傳誦。
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,李商隱愛情詩中的經典,《無題》八句詩,四個千古名句,一個用典。
詩曰:
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
曉鏡但愁云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。
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。
李商隱一生寫了不少無題詩,這是其中最為人們傳誦的一首。這首愛情詩寫的是暮春時節,一對情侶離別時的傷感,以及離別后兩地的相思之情。
一、精品賞析
首聯“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”,此句是千古名句。意思是說,離別后再相見會很難,而分別時更是難舍難離,何況又是在春風衰竭、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??!此時此景,渲染了一對戀人,因種種原因別離時的憂愁氣氛。
這種既寫自然環境,也寫詩人心境的反映,使得心靈與自然有了精微的契合,怎不叫人倍加傷感。
頷聯“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”,此句亦是千古名句,是寫離別后的相思。意思是說,春蠶結繭到死,才能把絲吐完,蠟燭要燒盡,燭淚才能流干。所以詩人用了“春蠶”、“蠟炬”,說明詩人對于戀人的思念,至死方休,纏綿不絕。
同時也用到了雙關語或者說諧音的修辭,如“絲”和思念的“思”,隱言自己的相思之情。
頸聯“曉鏡但愁云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”,這一句,詩人轉換角度,來寫對方,也就是戀人的心境如何。他說:心上人早晨起來梳妝照鏡,總擔心如云的鬢發會一點點變白,容顏一點點變老。漫漫長夜里,只能獨自吟詩不寐,必然會感到冷月侵人。
寫對方對自己的相思愈深,就更能襯托詩人的一往情深。
尾聯“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”這一句引經據典,用“青鳥”的神話典故來,來設想通過“青鳥”傳遞錦書,互訴衷腸,以慰渴思。
二、如此深情的《無題》詩,為誰而寫
在整個大唐時代,人們除了對佛教的追捧,就是對道教的崇尚和信奉了。因此李商隱也不例外,對道教很是崇尚。
所以,在十五六歲的時候,他就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。學道期間與玉陽山靈都觀,一女子宋華陽相識相戀。
在古代無論佛教還是道教,你的加入就等于出家,是不能婚配的,所以兩人深愛著彼此,但卻不能為外人所知,因此李商隱心內奔涌著,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,無以訴說,只能以詩記情,并隱其題,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、又深情無限。
所以我們可得出結論,這首詩是為宋華陽而寫,來表達欲愛難說的無奈心情。
結語
此詩共八句,其中前四句“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?!?/strong>都是傳誦千古的愛情名句,每每讀起,都會令無數愛戀中的男女傾倒。
最后一句里“青鳥”又是一個典故,出自《山海經.大荒西經》:“沃之野有三青鳥,赤首黑目,一名曰大鵹,一名少鵹,一名曰青鳥?!?/p>
所以“青鳥”應是神話傳說,為西王母傳遞信息的使者,所以后人用“青鳥”代指傳遞書信的使者。
比如,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《清明日宴梅道士房》,其中兩句詩曰:“忽逢青鳥使,邀入赤松家?!?/strong>
又如,唐代另一位大詩人,白居易的《山石榴花十二韻》中有“好差青鳥使,封作百花王”,皆是用了“青鳥”這個典故。
因此說李商隱的這首《無題》詩,是愛情詩中的經典,八句中,四個千古名句,一個用典,值得一讀再讀,一品再品。
參考資料《唐詩名篇欣賞》
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 告知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