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到無良企業,上到司法系統,統統揭發了一遍。
但沒想到,也會遇到「不敢拍」的時候。
「這個能在節目中播出嗎?」
這句話來自于最近的一套韓國新片。
在豆瓣上獲得了8.6分。
它集結了韓國最臭名昭著的變態殺人犯,并從他們的視角還原案件。
涉及碎尸、強奸、騙保、連環殺人......
雖然是紀錄片,但精彩程度完全不輸電影。
每一個案件都透露著絕望的氣息,讓人毛骨悚然——
這部紀錄片根據死刑犯的真實信件和觀點進行演繹,還原案發現場。
同時,邀請專家進行觀察和分析,揭開案件內幕。
選取的每一個犯人都透著一股邪氣,犯得案都驚世駭俗。
比如,犯人李中久。
在十年間,他強奸了165名女性。
其中,有坐臺小姐、大學生,甚至還有孕婦。
他非常狡猾。
每次犯案時,都不著急。
而是先通過晾衣桿、信件等挑選看著像獨居女性的房間。
因為這樣不容易被他人發現。
而受害者又難以啟齒,一般很難跟家人、朋友傾訴,就更別提報警了。
在強奸之后,他還會強迫受害者洗澡,消除罪證。
而在犯罪過程中,李中久更是突破人性的下限。
他自己犯罪還不夠,還逼受害者成為共犯。
讓無辜的受害者承擔著永遠無法抹去的罪惡感。
一次,在犯罪后,恰巧碰到受害者的朋友打電話時。
他就要求受害者把朋友叫來,來繼續滿足他的性欲。
之后,他還是不過癮,又逼受害者叫來了一個。
最令人絕望的是,李中久還對受害者進行慘無人道的心理折磨。
明明是他強迫發生關系。
但卻威逼受害者說出是自己愿意的。
「跟我說愛我?!?/span>
「發出呻吟聲?!?/span>
「哀求我,說你渴望性行為?!?/span>
好像現在的事情不怪他,他只是「滿足」受害者的要求罷了。
還有一個惡女。
她周圍親近的人,不是會受傷,就是直接死了。
這并非是怪力亂神。
而是惡女作孽。
她生活在一個經濟捉襟見肘的家庭里。
自己沒有收入來源,丈夫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搬家工人。
但她卻有非常強烈的物質欲望。
喜歡逛奢侈品店,買名牌衣服,向往奢侈的生活。
而錢,不是憑空而來的。
于是,她決定利用信任自己的家人騙保。
先是給家人喂能使人沉睡的藥。
然后在家人無知無覺中,完成犯罪。
她曾將滾燙的油直接倒在丈夫的臉上。
還親手刺傷丈夫的眼睛,導致其失明。
一方面失明不容易被發現。
眼睛被針管刺傷后,不是馬上失明。
受害者醒來以后,只會覺得眼球很痛。
之后,才會失明。
而且,連醫生都不會診斷出病因。
另一方面,拿到的保險金多。
在所有的疾病里,失明的等級最高,拿到的保險金也最多。
在金錢的驅使之下,她越來越瘋狂。
僅對丈夫一個人,就進行了58次作案。
平均每兩周,就作案一次。
每一次,只需換成不同的部位即可。
這次是眼睛,下一次就是臉,之后又是腹部。
如此密集的傷害導致丈夫患上了罕見病去世。
這還只是冰山一角。
之后,她還用同樣的方法傷害了自己的媽媽、哥哥和弟弟。
甚至她的兩個孩子都是被她自己弄死的。
這樣的行為冷酷無情。
連報道案件的主持人都吐槽「野蠻行為,太無語了」。
除此之外,這部紀錄片還有只為了拍到瀕死照片就殺害模特的攝影師,韓國頭號連環殺人魔柳永哲等等。
每一個案件都讓人渾身發麻。
《追擊者》中變態殺手的原型就是柳永哲
這部紀錄片通過犯人這個獨特的視角講述案件,并非是為了「洗白」殺人犯,而是揭開他們虛偽的假面。
在每一個案件中,犯人都強調自己行為的合理性。
如果在不了解他們的犯罪緣由,初看他們的主張時,觀眾會對這些犯人的同情心,掉入他們的邏輯陷阱。
比如,剛剛提到的惡女。
她自述犯案是因為孩子去世,患上了抑郁癥。
同時,生活也十分困苦,不被丈夫理解。
這才掉進了金錢的漩渦之中。
但當我們換一個角度,從事實就會發現,這個理由非?;奶?。
在醫生評估后發現,她根本沒有任何心理疾病。
而且正如前文所說,她曾親口承認,女兒是被自己殺死的。
很難相信,這樣的一個人會因女兒患上抑郁癥。
一切都只不過是她將罪行合理化,掩蓋自己私欲的借口。
這樣的犯人不在少數。
他們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裝自己,扯虎皮拉大旗。
比如,經歷被改編成電影《追擊者》的頭號連環殺人魔柳永哲。
他曾在一年內至少連殺19人,多為富人和性工作者。
在被捕后,他曾說殺人的目的是「希望通過這個契機,女性不會再那么不檢點,希望富裕階層能覺醒」。
似乎他是為了實現正義才殺人的。
但在判斷一個人時,不只要看他說了什么,還要看他做了什么。
實際上,柳永哲的每一個殺害對象都是他精心挑選的。
他會選擇容易翻進去或是沒有保安裝置的房子。
把按摩女當作目標,是因為大多和家人們斷絕來往,申報失蹤的可能性低。
在其中,柳永哲也會自動排除不方便下手的類型。
他不會選擇個子太過或者比較胖的女性。
只會選身材嬌小的女性。
在這種情況之下,柳永哲的謊言就不攻自破了。
而他這樣做的目的,只是為了泄憤。
他曾和一個按摩女墜入愛河。
在這個過程中,他向女友隱瞞了自己的犯罪前科和癲癇病史。
但沒有不透風的墻。
最終,還是被女友得知了真相。
他也隨之被拋棄了。
因此,才決定殺害女性。
還有的犯人甚至把鍋甩到受害者的頭上。
比如,一個殺害情人和情人女兒的成樂株。
他稱自己「當時處于不得不犯罪的狀態」。
這讓人以為他有什么難言之隱。
可實際上,卻是他貪圖情人的財產。
早在還沒和情人同居的時候,就將情人的財產視為己有。
之后,和情人關系惡化。
他知道自己得到財產的機會,已經微乎其微。
又將這一切怪罪到情人的頭上。
所以動了殺心。
這些犯人恬不知恥地將錯誤推給受害者,深信自己的邏輯法則,永遠保持著高高在上的道德假面。
也因此,他們沒有一絲愧疚。
比如N號房的主犯趙主彬。
在被捕后,他對受害的女性只字不提,只說了一句。
「感謝制止了我無法自拔的惡魔生活?!?/span>
落腳點只有他自己。
這些犯人病態的心理讓人大跌眼鏡。
而這部紀錄片不止是獵奇,而是根據這些犯人的案例,剖析問題。
一方面是對現有的法律體制的質疑。
比如上文提到的李中久。
被抓后,雖然檢察方量刑是死刑,但最后被判成了無期。
甚至在這之中,他還有可以免于無期徒刑的機會。
因為李中久在強奸的過程中,還搶了受害者的錢財。
他愛錢如命,將錢全部存了起來。
如今,東窗事發。
只要他把這些錢賠給受害者,與受害者和解,就可以減輕量刑。
但李中久連這點錢都不想出,最終被判無期徒刑。
即便如此,這與受害者受到的傷害相比,是遠遠不夠的。
他的變態行徑帶給了受害者一生都擺脫不了的陰影。
甚至可能導致受害者做出極端選擇。
而這還只是韓國性犯罪者的縮影。
法律的其中一個目的,是為了懲戒罪犯,維護社會安定。
一項調查顯示,以2019年為標準,在一審中被判刑的性犯罪者,有58%在終審,會被判為緩期執行。
同年,韓國的性犯罪再犯率高達60%。
這樣的判決真得能夠起到懲戒作用嗎?
正如嘉賓的靈魂拷問——
「法律真的有去斟酌受害人的痛苦,并因此而努力了嗎?」
另一方面,還探討了該不該被廢除死刑的問題。
該片挑選的這些犯人們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,都是廢除死刑后的死刑犯。
他們即使被判處死刑,但卻沒有執行。
而這么多年過去了,這些死刑犯從來沒有悔改。
柳永哲2004年被抓。
時隔18年,在他給節目組寫的信中,依然認為自己是「為正義而戰」。
還「希望大家能輕松看待」他犯的案件。
他們還十分狡詐。
為了出獄,不斷迷惑大眾。
比如,韓國歷代級殺人犯姜浩順。
他的案件曾被改編成韓劇《解讀惡之心的人們》。
他曾寫信賣慘,聲稱自己的人權被踐踏。
指責獄警惡意誣陷他,讓他平白無故遭受懲罰。
而且,還說在他隔壁的N號房主犯趙主彬也面臨著相同的情況。
但經過調查,這些都是莫須有的事情。
還有死刑犯成樂株。
在監獄里,他看到了關于一位美國韓裔尋找死囚父親的新聞。
他以此為契機,假認兒子,博取大眾的同情心。
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。
甚至被改編成電影《我的爸爸》。
由如今大火的《魷魚游戲》導演黃東赫導演執導。
因此,出于社會壓力和人道主義,韓國就沒有處決成樂株。
雖然,假的最終成不了真的。
后來經過檢測,死刑犯和兒子之間根本沒有血緣關系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成樂株接受采訪時所做的懺悔,對「兒子」的激動之情,當然也都是假的。
但此時的韓國也已經廢除死刑。
成樂株就這么戲劇般地逃過了一劫。
這些殺人犯的卑劣,不堪,超乎我們的想象。
而這部紀錄片十分大膽地與犯人斗智斗勇,開啟他們的心房。
但又以冷靜、克制的視角,來分析殺人犯的信件。
揭露偽裝之下污濁的內心。
這一切就如同紀錄片所說:
「我們應該記住的唯一形象,便是他卑鄙且懦弱的真面目?!?/span>
這樣的題材只是拍出來,就足夠震撼。